阅读此文之前,诚恳邀请您点一下“关注”,这样您能方便地随时浏览更多优质文章,也便于大家进行讨论与分享,衷心感谢您的支持!
2002年,袁莉——一位曾在新华社任职的记者,申请获得国家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。
然而,令人震惊的是,拿着国家的培养资金,她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成为“美国人”。
获得美国绿卡后,2004年,她正式加入了《华尔街日报》。
作为当时最大、最具影响力的反华媒体之一,《华尔街日报》将文字和舆论打造成一把锋利的剑,目的直指中国。
果不其然,袁莉加入后,她的文字风格迅速转变,每当中国发生任何事件,她总会借助笔尖抨击,贬低祖国。
为了赢得美国政府的信任和丰厚的美元报酬,她甘愿遗忘自己的身份,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根在哪里。
袁莉,土生土长的宁夏银川人,天资聪颖且机遇良多。
高考那年,恰逢改革开放的春风,她顺利考入国内一所知名高校。
毕业后,她以优异的成绩和出众的形象被新华社录用,成为一名年轻美丽的记者。
展开剩余89%在新华社工作期间,她积累了丰富的新闻采编经验,这为她后续进入《华尔街日报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新华社的领导也十分看重她,决定派她赴曼谷、阿富汗、喀布尔等战乱纷扰的地区担任驻外记者,积累实战经验,为将来升职做好铺垫。
但事情的发展可能正是在这里发生了转折。
领导认为,派她去这些动荡地区历练,尽管条件艰苦,却是难得的锻炼机会,远胜于国内跑跑社会新闻。
然而,袁莉的想法却大相径庭。
她认为领导之所以频频派她出国,是因为忌惮她的迅速发展,担心她将来会取代领导的位置。
两种不同的视角,带来对同一事情截然不同的判断。
于是,袁莉冲动之下,以提升理论知识为由,毅然决定离开新华社,申请出国留学。
优秀的她,国家自然认为应当重点培养,公费留学的申请也很快得到了批准。
建国以来,我国许多领域的杰出人才,如钱学森、邓稼先,均曾留学海外,回国后运用先进科技助力国家发展。
袁莉凭借她的表现和土生土长的背景,众人都相信她会秉持一颗忠诚的红色心脏,像无数先辈一样,学成归国报效祖国。
然而,当她入职《华尔街日报》担任见习记者的消息传回国内时,所有人都难以置信:公费留学、用国家的钱,竟然走上了令人唾弃的“卖国”道路。
有人或许会说,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”,袁莉有了更好的机会,为何不能选择?
可她是带着国家的培养名义出国,拿着中国的钱,却服务于美国反华媒体,这无异于赤裸裸的叛国行为。
更关键的是,《华尔街日报》在当时的新闻界公认是反华阵营的主力,袁莉选择加入,等于明目张胆地宣布她是个只认钱、不认祖国的“卖国贼”。
国家得知袁莉任职《华尔街日报》后,立刻取消了她的公费留学资格。
而袁莉之后的一系列行为,也无一不验证了国人的猜测。
2004年,为了自身利益及取悦“主家”,她加入美国国籍,成为《华尔街日报》正式员工。
此后,她撰写的文章充满了《华尔街日报》的鲜明风格:只要涉及中国,不论事实真相,结论必然是指责与抹黑。
2007年,全球金融危机爆发,袁莉不加分析,直接将矛头指向中国。
她的文章直言不讳地称中国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。
2011年,温州动车事故引发全国震动。
趁着救援行动紧锣密鼓进行,国人沉浸在哀悼中时,袁莉却写出《中国高铁的投资之殇》一文,质疑中国高铁只顾追求速度,完全无视人民生命安全,试图借此动摇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。
之后,她还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中国交通速度慢、服务差,前后矛盾的言论暴露出她刻意抹黑的用心。
正是靠着这些无端抹黑,袁莉顺利晋升为《华尔街日报》中文主编,随后还担任了《纽约时报》主编。
自此,她肆无忌惮地批判中国,毫无分寸地攻击中国的一切。
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,中国采取了严格的封城防控措施,十几亿人民配合政府隔离封控,保障人身安全,阻断病毒传播。
疫情期间,西安等地出现了医院收治不及时,孕妇在路边流产等悲剧,刺痛了国人的心,也引发了对防疫政策优化的呼声。
然而,任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存在两面性,且面对前所未有的病毒威胁,世界各国都在摸索前进。
虽然疫情防控中存在不足,但从保护国民生命安全角度看,没有哪个国家能比中国做得更好。
然而,袁莉却将这些防疫措施视作攻击中国的绝佳理由。
她公开抨击中国动态清零政策,甚至恶毒地称14亿中国人是“平庸之恶”。
“平庸之恶”一词源于哲学,指在意识形态驱使下无思想、无责任的犯罪行为,是对个人判断的彻底放弃和盲从。
1961年,以色列对纳粹高官艾希曼判处绞刑,编辑阿伦特报道时首次提出“平庸之恶”这一概念。
用来形容纳粹的词汇,却被袁莉用来形容亿万为防疫付出牺牲的中国人民,其毒辣和阴险可想而知。
她暗示中国人血统里有劣根性,只会盲目服从,令人发指。
袁莉用笔尖赢得了西方反华势力的青睐,他们认为,只要持续利用一个长着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来抹黑中国,终将瓦解中国民心。
而袁莉却天真地以为,只要抹黑祖国,美国就会完全接纳她。殊不知,真正让她在西方获得认可的,正是她那份中国血统。
毕竟,没有哪个西方人比一个有中国背景的华裔更能有力地抹黑中国。
可袁莉不愿相信这点。
她以为自己看见了国外的“圆月”,尝到了所谓的自由,因此对中国充满蔑视。
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,成为唯一在同一城市举办冬夏奥运的国家。
袁莉却在此时再次发难,声称中国能获得奥运会举办权是靠贿赂奥组委。
她的抹黑已经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,令国人感到困惑和愤怒。
她生于红旗下,长在春风里,曾是中国政策重点扶持的人才,为何出国后却变成了无底线抹黑自己家乡土地的“叛徒”?
像袁莉这样为利益背叛信仰的人,又怎会懂得反思?
从她开始在新闻界走上“卖国”道路起,她便从未有过回头的念头。
疫情结束后,见证中国经济稳步复苏,袁莉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抹黑行动。
她召集一群同样反华的“汉奸”们,在海外开设节目专门发布反华言论。
节目中,他们以中国的发展为话题,用夸张甚至虚构的内容吸引外国观众注意。
据翻墙网友透露,袁莉和嘉宾们谈到激动时,竟然跳上椅子拍手,举止粗俗,宛如未进化的猿类。
或许有人仍想为她辩解,说她受西方言论自由影响,仅是浅尝辄止地发表观点。
然而,在全球疫情肆虐期间,她对美国因新冠死去的84万人只字未提,却隔山打牛地指责中国防疫政策,这反华本质岂不昭然若揭?
更何况疫情期间,她身处疫情较轻的香港,一边享受中国政策带来的安全便利,一边又不停抨击,这不正是“吃着碗里,看着锅里”的典型表现吗?
2021年,她还在《纽约时报》上发表一篇《中国人学英语》的文章。
文中,她声称英语对中国的发展不可替代,中国的巨大成就不过是“美国和西方启蒙”的结果。
言外之意,贬低中国实力,满满的崇洋媚外。
这一切,无不说明袁莉早已被西方国家思想洗脑,成为他们用来打压中国、抹黑中国的工具。
她在美国利益的裹挟下,彻底忘记了自己的根。
只剩下一张黑发黄皮肤的面孔,而她的心,早已染上了黑暗。
发布于:天津市淘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